> 当时的农产品市场的重心,已经从数量转向质量,并寻求打开国际市场。以此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第三次调整,正从“多种经营”向“战略性”转变。靠激素催生的永兴鳖,已不符合市场“健康生活”的需求,被淘汰势在必然。
此外,镇政府在有钱赚时大力推,没钱赚时当“甩手掌柜”,不能“善始善终”提供有效服务。一套班子一个政策,一套班子一个产业,对地方经济的稳定造成较大伤害。
政府,作为外部力量不介入,就要靠农民自身来弥补。组成经济合作组织,是弥补服务真空的有效途径。当初永兴人还没有这个意识,缺少内外合力的帮助,在市场的无情打击下,只能任凭其消亡。
4、回到原点
原点,不是过去,而是事物的本质。
回到原点,不是回到“寄养年代”,而是回到养殖规律的本质。“现在,我们的生态鳖养殖已获成功。”几年来,夏齐刚他们的试验没有白费。
在付庆斌的养殖场,记者看到原来粮兴建造的高标准温室厂房已被弃用,成为养殖工人存放工具的地方。厂房前面是一排塑料棚小鳖池。小池前面就是十几个养鳖大池,约有80多亩的水面。“养鳖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好的条件。野生鳖的生长条件如何?还卖那么贵!”付庆斌认为,珠兴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造花园式养殖场,标准太高,没有必要。
这种浪费资源的生产方式,自1999年永兴人外出考察后,就被慢慢淘汰。“考察回来后,我们痛定思痛,认为改变生产方式,降低成本,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选择。”当初率队考察的镇党委书记史可标说。
于是,夏齐刚、付庆斌等大户开始带头试验、示范。他们抛弃标准化的厂房,搭建塑料大棚的土温室,模仿天然环境孵化幼鳖,然后放到大池养上几年。
此外,养殖技术细节也有改进,诸如改深水养殖为浅水养殖,改有砂养殖为无砂养殖等,用药少了,喂料少了,烧煤少了。“这种新的生产方式,实际是回归自然。”夏齐刚说,这叫“仿生态养殖法”。
起初,历经市场巨大打击的农民,尚未恢复元气,他们对新技术存有怀疑,怕担风险,对市场未来感到前景黯淡,跟进者很少。
但夏齐刚、付庆斌坚持下来了。现在,这种仿生态养殖方法已经获得成功,生产成本下降一半,商品率升至85%。
守得云开终见日。用“土法”养的鳖,由于品质接近野生鳖,销路大增。付庆斌十几个池子的鳖根本就不愁销路。
据介绍,目前,鳖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28元左右,速成鳖的市场价是每公斤40元,生态鳖的市场价是每公斤120元,比较效益仍较可观。不过,永兴目前生态养鳖的比例偏小。生态鳖的生长周期大约在3-4年,很多农民的资金周转不过来。他们说,如果政府能够贷款就好了。
付庆斌说,现在杭州那边的老板缺货了,就直接来永兴拉货,80元一公斤;运到杭州贴上自己的标签,卖到上海高达200多元。“品牌的确很重要。”付庆斌说。永兴人现在才懂得这个市场真理。
现在镇政府正在进行中华鳖无公害产品产地的申报认证工作,如获通过,将对永兴中华鳖品牌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。
寄养-人工-生态养殖,永兴养鳖,又回到原点。当今的永兴人正憧憬着往日的辉煌。
【点评】其实,市场的口味一直没有发生变化,一直恪守原生态绿色食品的健康口味。变化的是生产者的心态。逐利,驱使他们寻求获得更高利润的生产方式,企图用鱼目混珠的产品欺骗市场,却遭市场淘汰,越来越多的永兴人正在吸取这个教训。
不过,在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品牌年代,再高质量的产品也要建立自己的品牌。永兴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,希望他们如愿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