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路的历史
解放前,上海市有花鸟商店、市场(摊点)百余处,多数集于跑马厅(今人民广场)周边地区,近在咫尺的西藏路、广东路一带就有数家颇有规模的花鸟商店,向西南不远的连云路有规模相当的花鸟市场,摊位甚众,步入其中的诚然是多为达官贵人、太太小姐、洋人和一些游手好闲之辈。
解放后,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,全市尚有花鸟商店47家,以后逐步收缩。1959年前后,在绿化、美化、香化申城号召下,黄浦区人民政府按照市统一规划,在南京西路364~394号(新昌路西侧)开设上海花鸟商店,古色古香装饰,16开间门面,经营各种花鸟虫草1000余种,消费对象自然是劳动人民居多,顾客盈门,营业良好。十年“文化大革命”时,在批“封、资、修”中,养花逗鸟成了批判之列,花鸟经营遭非难,门庭冷落,门面缩小。
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冲破“左”的思想束缚,推行改革、开放政策,种花养草,逗鸟玩虫的爱好得以恢复与施展,花鸟商店又显生机。花农、花贩每天清晨在商店门前、周围设摊交易,逐成集市,一度影响南京路交通和市容观瞻。1979年9月,黄浦区工商部门,因势利导,选择与花鸟商店一路之隔的江阴路辟作专业花鸟市场,将集市引入有序管理。
江阴路于1943年定名,东起黄陂北路,经重庆北路,西迄成都北路,长390米。东段原来是静安区中心医院与路一墙之隔,今已建起明天广场;西段原有牯岭路地段医院、毛麻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、大众制药厂一车间等;中段有原护国禅寺,解放后为江阴路小学,本是一条不起色的平淡小路。花鸟市场初辟时,从黄陂北路向西60米左右地段,设摊位60个,摊基多为“板车”、“黄鱼车”,也有地摊,规模甚小。日后生意渐兴,国营商店进入设摊“坐镇”,提供参照价格、设立质量鉴别等服务项目,使市场“管而不死,活而不乱”,经营趋向有序、规范,营业日益火红,至1979年12月底的营业额达2万余元,比9月份开市初4000余元增加近5倍。嗣后,市场逐渐扩大,地段渐向西延伸,道路两侧,间间断断的摊位林林总总,奇草异花、盆景奇石、鸟虫鱼龟,错落有致。1982年摊位增至108个,分列花木、鸟类、虫类、水族、工艺品及花虫类配器(花盆、鸟笼)等六大类。1983年,江阴路花鸟市场,举办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次花卉交易会,10个国营、集体单位,来自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等13个省市代表195人参加,会期5天,成交额30万元,创花木交流之先河,使市场名扬华东各地,客户纷至沓来。
1987年3月,举行花、鸟、鱼展销会,有上海花木公司及外省市花木苗圃、鱼圃经营者、个体花贩、鱼贩、市郊花农400余人参展,参展花木10万余株,成交额160余万元,人气足,名气响,规模、品种、成交额都现空前,逐步形成了全市闻名的花、鱼、鸟市场。1988年,营业场地延伸至200余米,经营户增至600户,比初辟时增加2倍和10倍之多。品种除增加名贵花卉、盆景外,有热带鱼、金鱼、水族用品及工艺美术品,引进外地乃至国外名贵品种,在西端重庆北路部分段辟鸟类市场,年营业额达363万元,比初创2万元翻7.4翻。19
[1] [2]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