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龟的胚胎发育
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:母体内发育时期、神经胚时期、卵黄囊血管区时期、胎膜和形态建成时期、骨化时期和孵出时期。
1.母体内发育时期 龟卵在产下来以前已在母体的输卵管中经过了卵裂、囊胚、直至原肠等发育阶段。产后24小时的龟胚中央部分,外表清亮和半透明,称为明区。沿着胚盘周边致密的表面层变薄,这中央加厚地方开始呈圆形,后来呈卵圆形,称胚盾。
2.神经胚时期 孵育的第3天,随着胚胎的增长,胚盾表面出现两个平行的神经褶,当第一对体节分化出来时,神经褶在这一阶段由颈部到身体的后端内部都已愈合,形成神经管。
3.卵黄囊血管区时期 孵育第5天,胚体已清楚可见,全体呈乳白色,头尾分明,有鲜红色的毛细血管。到孵育的第7天,头微向右侧扭转。眼、前肢的原基已形成,体节增多,尾芽出现。
4.胎膜和形态建成时期 孵育的第9天,胚体明显增大,心脏原基形成,尾从躯干部分离出来。这时期的胚胎出现一个显著特点:胎膜和胚胎器官形成,出现胚外器官,称尾尿囊,它是胚胎呼吸的重要器官,也是胚胎排泄废物的储藏场所。孵育第11~13天,胚体显著增大,眼球的色素增多,心脏已建成,血液循环已建立,尾变得细长,肺己分成叶状,胚体向腹面弯曲,头尾几乎相接。
5. 骨化时期 孵育的第15--19天,出现椎弓和椎体、背甲原基已发育为透明的膜状。胚胎的头、颈、躯干、尾、四肢五部分界限分明。前后肢已分化,腹甲也隐约可见。孵育第21~27天,颈部细长,前后肢增粗。眼与头的增长相对缩小,背甲盾片清晰可数。孵育第30~35天,心脏已经看不见,颈部更加清楚地从躯干部分离出来,口已张开。至此,新生命的内部器官已完善,卵壳龟裂变软,变脆。
6.孵出时期 孵育的第38~44天,胚体成倍增加体重。胚体的眼睑活动自如,头部已能灵活转动,四肢表面覆以角质鳞片,尿囊开始萎缩。卵黄囊缩小到最小程度。龟的头部朝向卵的大端,两前肢弯曲在平肩处,稚龟即将出世。孵育的第45~48天,稚龟用头或前肢将卵顶破,稚龟在大气中的呼吸循环正式开始,破壳后经8~48小时,稚龟便可从壳中自行爬出,稚龟破壳后,羊水干涸,卵黄囊全部缩人体内。
五、稚龟的培育
稚龟培育是指当年孵化个体重5~10克的龟。出壳的稚龟,身体幼嫩,活动力弱,对环境不适应,若不精心照料,易造成死亡。
1.稚龟的收集
当稚龟从壳中爬出后,不能立即拿出,应让其在沙上爬动1~3小时,待稚龟的卵黄囊全部吸收后再取出放在浅水中暂养,有些龟的卵黄囊尚未吸收,这些龟应加倍照料,以防止卵黄囊擦破而被细菌感染。
2.稚龟的入池
刚出壳的稚龟非常娇嫩,背甲、腹甲均软,放在水泥池内饲养易擦破腹甲、四肢及爪。故应放在搪瓷盆、塑料盆内,水深2~4cm,加水时应缓缓倒入,速度不能快,以免稚龟呛水。盆内铺上细沙。稚龟人盆前需用5毫克/升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5分钟。暂养1~2周后移人水泥池。
3.投喂
刚出壳的稚龟一般不捕食,其早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、营养物质完全由卵黄提供。有关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:稚龟的卵黄在第一周内消耗40.56%,且卵黄于第15天和第9天消失。根据这一结果,在培育稚龟时可通观察卵黄大小的变化,推断剩余卵黄利用情况,从而确定投喂的日期和投饵量。
暂养后的稚龟,活动较大,摄食能力强。一般投喂熟蛋黄、红虫、蝇蛆及瘦猪肉糜等,不能投喂含脂量高或盐腌过的饵料,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。初春,龟刚刚苏醒,活动能力较弱,温度稳定,不可多喂食,每3天喂1次,宜在11~14时喂食。春季、夏季稚龟每天投喂2次,上午8~9时、下午5~7时为宜。秋季,早晚气温变化较大,喂食宜在中午10~11时,每天1次。投喂量以投喂后1小时能吃完为宜。当温度20~33°C时,龟能正常进食,其中25~28°C时摄食量最大。当温度15~17℃时,大部分龟已停食,活动少,少部分龟仅食少量。随着环境温度的逐渐降低,稚龟进入冬眠。
4.水质管理
稚龟进食多,排污也多,水质极易败坏,每次喂食后,应及时清除残饵。换水时应彻底清洗池底并消毒。夏季,由于气温高,应搭建遮荫棚,适当提高水位,加温饲养的池塘,换水时要特别注意新、陈水水温的差异不能过大,一般不超过2~3℃。由于稚龟池的水位浅,水温变化快,在初春、秋季应勤测量水温,尤其是冬季进行加温时,必须测量水面和水底的温度,温差不宜超过3~5℃,否则龟极易患病。
5. 冬季饲养管理
在自然条件下,每年10月至翌年的4月,稚龟进人冬眠。在人工饲养情况下,则应根据稚龟不同的出壳时间,采取不同的方法。若7~8月左右孵出的,必须强化培育,增投营养全面的饵料,使稚龟体内贮存较多的能量,体重达10克以上,使稚龟进入自然冬眠;若9月下旬、10月初孵出的稚龟,因其体内贮存的物质,不能满足漫长的冬眠期龟体内能量的消耗。因此,应加装增温设施,使水温恒定在28~30°C,稚龟则不冬眠而继续生长。
上一页 [1] [2]